电话: 028-86966315
Q Q: 2677741813

2025年03月17日 星期一

不良电商利用平台漏洞“狸猫换太子” 离谱!网上买衣服收到的却是芝麻蛋卷

2024

06/14

10:15

本站

112343阅读

随着网购普及,很多消费者发现一些在电商平台中销量颇高、好评如潮的商品,实际买到手后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使用效果都没有在页面看到的好,于是也就有了越来越多关于“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吐槽。不仅如此,网络购物时货不对板、偷梁换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近日,消费者陈先生向消费质量报爆料称,其在某电商平台派乐贝贝母婴旗舰店下单了3件衣服,结果收到一个“空盒子”,联系商家时对方也不予以积极回应。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

爆料

3件衣服变成2袋蛋卷

“商家给我寄了一个小盒子,可是我买的是衣服!”陈先生在拿到快递之后发现不对,连忙用手机拍摄取证。记者通过陈先生发来的视频看到,该包裹通过申通快递运输,标注信息为“日用品”,由四川成都发往河南新乡,寄件人名为“葛姐”,整个包裹体积较小且十分干瘪。随着陈先生将包裹打开,里面的东西也露出真面目——两袋芝麻蛋卷,“就算是蛋卷,一百来块钱也远不止买两袋吧!”对此,陈先生感到十分生气,于是通过电商平台联系该店客服,然而客服却并未回应。

记者注意到,该包裹上面印着“蛋卷”字样,包装上标注规格为500克,其正面印着该蛋卷的品牌“吉享祥”。“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我看他们家衣服销量挺高才买的。”陈先生告诉记者。

针对陈先生的遭遇,记者随即打开电商平台进行搜索,在输入“派乐贝贝母婴旗舰店”搜索店铺后,并未查询到该店铺。随后记者在平台搜索“吉享祥芝麻蛋卷”时发现,不少商家正在销售该商品,在一家名为花花猫咪不吃鱼的店内,这款蛋卷名为“吉享祥鸡蛋卷网红零食大全零食蛋卷酥薄脆饼干烤片小零食”,价格为标为“500克蛋卷(含箱重1斤)11.4元”,目前属于预售状态。在浏览多家商店的同款产品之后,记者发现该蛋卷生产信息并不一致,产地有的标注为淮安市,有的却标注为苏丹。不仅如此,同一款产品保质期也不同,有的标注365天,有的标注180天。

调查

空包裹现象时有发生

记者梳理发现,陈先生遇到的空包裹现象并不少见。2023年9月,消费者刘女士通过电商平台在一家工商注册登记显示为“上海碧图贸易有限公司”的商户以283元购买了一套汽车脚垫,后发现商家寄来的是空包裹,申请退款遭到商家拒绝。无独有偶,消费者丁先生同一时期在网上购买了一套价值860元的汽车脚垫,却只收到了一个塑料盒子,丁先生将商家告上法庭。

6月13日,记者来到成都市书院街道附近的菜鸟驿站走访调查。“有一种包裹我们收到后,会打电话告知收件人不用来取。”一名菜鸟驿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类快递包裹通常有详细的信息,但是当工作人员将快递信息发给收件人之后,往往会换来收件人大大的疑问“我没有买快递呀?”快递打开后,有的里面空空如也,有的只放着一两张宣传单。“通常这种要么是商家刷单、刷销量,要么就是想骗人。”菜鸟驿站工作人员表示。

“之前我也收到过那种包裹,明明自己没有买东西。”前来取件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前段时间收到一个快递,面单上写的也是自己的信息,但打开一看却是一个破破烂烂的纸盒,里面放着几张宣传单,上面写着“豪礼送不停”“刮奖免费送”,奖品有苹果手机、无人机、平衡车。“最差都能领一桶菜籽油,我们年轻人倒是知道这东西是假的,如果是老年人呢?”对于这样的情况,李先生担心不已。

何先生曾经在淘宝开店数年,他直言一些商家确实会通过发送空包裹或者价值与实际下单不符的商品来进行刷单,“你不刷销量就没人关注你的店,以前会找那种专门刷单的团队,当然也有商家不愿意这样做。”何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平台对刷单监管越来越严格,一些商家会用各种方式来试探平台底线。“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商家由于收益不好打算注销店铺,这时往往就会胡乱发一些货不对板的商品糊弄完事。”何先生说道。

说法

警惕商家利用平台漏洞钻空子

随着“618”购物活动的推进,各大电商平台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吸引消费者购物,然而不良商家寄送空包裹的现象在近期增多,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四川秉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惩戒委员会主任黎六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电商比较典型的虚假发货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商家利用平台自动收货规则漏洞,当消费者下单距离自动收货时间较短,商家发送虚假物流信息形成自动确认收货,以至于消费者收到空包裹之后发现系统已经自动确认收货,这时候平台也会认为消费者既然已经确定自动收货,那就需要其自己去找商家协商。

第二种,商家在发货时会准备一些赠品,然后先把赠品的物流信息发给平台,消费者真正购买的商品却被延缓发货,这时候在物流信息上就会显示有一个包裹正在运输,平台会默认是商品信息,等消费者打开快递后才知道收到的只是赠品而不是自己购买的商品,商家利用时间差造成货不对板。

第三种,商家把别人的物流信息填进平台,在平台上就会显示有一个物流信息,实际上等这条物流信息的实际收件人收到货物并确认收货之后,自己并不会收到任何包裹。

第四种,商家故意发错货物,用一些低价值的东西来偷换高价值的货物,如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商家如果虚假发货,在消费者能够举证的情况下,商家的行为本身构成了欺诈,有退一赔三的义务。”黎六娅说道,针对“618”购物活动,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下单以后要及时查看物流信息,商家是否及时发货;注意发货地和收货地是否和自己填写内容一致,避免商家发送虚假物流信息,如果因为虚假物流信息确认收货后,维权成本会提高;另外在收货时要检查商品是否和自己下单物品一致,同时保留面单信息、外包装,方便维权;如果发现是空包裹或货不对板要及时拍照取证,确认包裹里面没有自己下单的东西,保存有效证据。

“不管是哪种方式,消费者都要有取证的意识,如果遇到没有买快递却收到东西,也要提高警惕,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

那么,消费者收到空包裹后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黎六娅表示,首先还是需要消费者跟商家进行沟通,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商家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商家消极处理或者没有相应的反馈,消费者可以向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诉。平台与商家之间本身有入驻协议,当平台介入投诉机制以后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满足一定条件下,平台也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商家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就会成为赔偿主体。总之,如果商家消极不处理,或者将产品注销、下架,这时候平台自身如果无法推动事情处理,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该事件本报将持续予以关注。(见习记者 何馥君

编辑:陈蕊妮 校对:李晓龙 审核:涂伟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 版权所COPYRIGHT 2011 WWW.XFZLW.COM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0014373号 川公网安备 站长统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22 技术支持:创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