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14
09:51
本站
129359阅读
□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丁戈
消费质量报2023年11月7日以《武胜县多个搅拌站违规生产何时休?》为题,报道了武胜县多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违规生产销售的乱象(下称本报报道)。时间过去了大半年,违规生产销售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站是否停产或完成整改?武胜县相关部门面对这份“环保考题”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微信公众号以《广安市武胜县预拌混凝土行业无序发展,环境问题突出》为题发布的“典型案例”(下称通报)显示:“2024年3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广安市武胜县预拌混凝土行业无序发展,无证经营、违法占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通报在列举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指出:“15家企业中仅4家取得建筑业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证书,其余11家均违规无证生产销售”“截至2024年3月,武胜县1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均无合法用地手续,违规占用土地168亩”“15家企业中,9家企业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即建设投运,占比达60%;9家企业存在大气、废水治理设施不全,违法排污等问题”,甚至有企业“紧临兰渝铁路桥梁”“存在安全生产隐患”。
武胜县全县总计1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督察组发现的问题可谓“触目惊心”:15家企业均无合法用地手续、11家企业无证生产销售、9家企业未取得环评手续!
问题如此严重,可为何企业违法行为长期存在却没能得到有效整治?是企业“硬扛”还是监管“放水”?
如果是企业“硬扛”,那是谁给了它们胆量?从去年11月本报报道中记者走访获得的情况看,除了一家企业负责人宣称“属于村里招商引资企业”,其余企业均无“硬扛”的表现。那么,是不是这些企业所在的地方很隐蔽,监管部门难以发现?显然也不是,预拌混凝土企业有厂房、有大型设备、生产排放污水。这次通报中还明确指出“存在大气、废水治理设施不全,违法排污等问题,周边群众反映强烈,反复投诉”“3家企业临时用地手续先后于2016、2017年到期,并修建有厂房等永久性建筑物”,监管部门不可能听不到群众呼声、看不见企业违规行为。
实际上从本报报道中记者获得的情况看,由于当地群众反映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违规生产造成粉尘、噪音、污水、土壤污染等问题较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武胜县人民政府于2023年6月6日就发出了《武胜县违规搅拌站整治方案》(下称《整治方案》),该方案提出的整治完成时间是2023年12月31日,要求由武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水务局、县经济信息化局等8个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协作完成整治任务。《整治方案》列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具体的“任务清单”,按理说对照实施就能取得应有成效。可结果如何呢?
从《整治方案》发出到如今,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年,对照这次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通报列出的“问题清单”,武胜县8个职能部门加上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对“任务清单”所列环保考题几乎是“交白卷”!
为什么会几乎“交白卷”?是力量不足?显然不是,8个职能部门加上各乡镇人民政府组成的“庞大”的队伍,难道还解决不了15个违规企业存在的问题?是时间不够?也不是,“任务清单”下达将近一年时间,如果算上企业违规问题早在2016、2017年就已出现,这个时间长度岂能说时间不够?是问题太复杂?更不是,对照“问题清单”,无合法用地手续的企业15家、无证生产销售的企业11家、未取得环评手续的企业9家,上述问题单独相加总共就35个,难道8个职能部门加上各乡镇人民政府用近一年时间解决不了35个问题?
当然,武胜县相关部门并非毫无作为,但交出的“成绩单”实在是不好看。通报指出,“截至2024年1月,武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仅对3家企业的无证承揽工程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武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尚未对无证销售行为进行查处。”
问题是,为什么《整治方案》中列出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几乎都“按兵不动”?也许从本报报道中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均没有作出明确答复”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不明确答复,似乎就可以理解为不打算行动,于是“交白卷”也就不显得尴尬。
造成这样的结果,问题的症结何在?用通报中的说法,就是“武胜县对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指导不到位,管理‘宽松软’”“武胜县对此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长期不作为”。
编辑:陈蕊妮 校对:李晓龙 审核:涂伟
【声明】消费质量网未标有“来源:本站”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致电028-86966184,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 版权所COPYRIGHT 2011 WWW.XFZLW.COM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0014373号 川公网安备 站长统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22 技术支持:创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