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28-86966315
Q Q: 2677741813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用“硬规定”终结“乱罚款”

2024

02/27

10:54

本站

23261阅读

□本报评论员 李晓龙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从罚款权限的设定、罚款数额的确定、罚款的依法依规执行,以及罚款的强化监督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多数观点认为,此次出台的《意见》,系国务院首次对行政法规、规章中罚款设定与实施作出的全面系统规范,有望从根本上遏制“乱罚款”现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过,也有个别观点认为,《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罚款作为一种行政处罚手段,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合法的罚款,对行为人能起到必要的惩戒作用。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确实存在罚款标准设定不科学、过罚不当、随意罚款等现象,甚至出现只罚不管、以罚代管、以罚增收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因过罚不当导致舆论热议的例子就有不少。据媒体报道,2022年8月,陕西榆林商户因卖农药超标芹菜获利20元遭罚6.6万元一案被国务院督查组曝光,引来舆论热议。2023年6月,福建福州闽侯县“老人卖芹菜获利14元被罚10万元”相关事件被媒体披露后引发网友关注。2023年7月,央视网等媒体对浙江台州农民“宰杀自养猪分售700元处罚5万元”一事进行了点评。

显然,这些“乱罚款”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经营主体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为此,国家对罚款监管力度正不断趋严。2021年12月17日,国办督查室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公开通报了河北省霸州市出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中,取消了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领域29个罚款事项,调整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领域24个罚款事项。2023年11月印发的同名文件中,取消了住房城乡建设等领域16个罚款事项,并对工业和信息化等领域17个罚款事项进行了调整。

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要求科学适用过罚相当原则,“能够通过教育劝导、责令改正、信息披露等方式管理的,一般不设定罚款”,这就明确: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但未设定罚款的,“规章不得增设罚款”;“任何行政机关都不得随意给予顶格罚款或者高额罚款,不得随意降低对违法行为的认定门槛,不得随意扩大违法行为的范围。”

某市财政部门非税收入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意见》的出台能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逐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建设统一大市场。同时,《意见》能够促进地方政府提升治理水平,倒逼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更加遵法和守法。

应该看到,罚款作为一种法定的行政处罚措施,其设定与实施都应在《行政处罚法》的范畴中得以规制。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依法设罚、依法处罚,是《行政处罚法》自1996年颁行之初就已确立的原则。有法可依之下,仍需通过政策三令五申,“说明从立法到执法到司法,仍存在或大或小的漏洞。”

但有观点认为,“可以预见的是,《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地方和部门可能不会积极配合和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使良好的初衷难以实现。

《意见》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以上担忧也应值得思考。要想让《意见》的具体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全面遏制甚至终结“乱罚款”现象,实现“罚款设定更加科学,罚款实施更加规范,罚款监督更加有力”的初衷,还要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应当看到,去年以来不少地区“罚没收入”占比显著下降。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鼓励“免罚”“轻罚”已经成为趋势。比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出台的“免罚清单”“轻罚清单”等,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随着《意见》的贯彻实施,过罚失当的空间将被极限压缩。二是在推进《意见》贯彻落实的基础上,不妨多收集整理各方意见和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需要从立法层面解决的,依法启动立法程序,通过修订《行政处罚法》或者出台《行政处罚法》实施细则等方式,将《意见》的相关措施和执行过程中探索取得的成果转化为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从法治层面进一步规制。三是在按照《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监督合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更加充分地引入社会监督的力量,比如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依法应当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运用技术手段统一归集到指定的平台上,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让公众可以知晓罚款的来龙去脉,真正参与到对行政罚款的举报和投诉中来,用监督让行政处罚更透明。

编辑: 校对:李晓龙 审核:涂伟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 版权所COPYRIGHT 2011 WWW.XFZLW.COM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0014373号 川公网安备 站长统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22 技术支持:创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