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28-86966315
Q Q: 2677741813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高温天气“三品一特”安全风险提示

2024

08/27

18:05

本站

9666阅读

近日以来,我市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8℃以上,部分乡镇最高气温达39℃~41℃,市气象台8月27日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持续高温天气下,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事故诱因增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为保障全市“三品一特”领域安全稳定,资阳市市场监管局特对高温天气的安全风险及防范要点提示如下。 


高温天气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提示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一、要高度重视当前高温天气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做到“三严禁”,即严禁超温超压运行;严禁带病和带故障运行;严禁违章操作。根据特种设备运行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巡检维护,做好应急值守,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二、要认真排查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有效,特别是露天使用的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压力容器等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落实露天作业人员防暑降温措施,防止作业人员因中暑、脱水休克等原因导致事故发生。

三、要密切关注气象信息,收到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遇到突发恶劣天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停用设备并疏散相关人群,防止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特种设备:

一、电梯

(一)可能出现的风险

1.电网非正常供电或突然停电导致运行不正常、电梯停梯或发生故障。

2.室外电梯或观光电梯轿厢内温度过高,导致乘客中暑。

3.电梯故障率明显增大,导致人员被困。

4.引起曳引系统的电动机温升超标、制动片摩擦及减速箱润滑性能降低。

5.控制系统因高温而出现工作不稳定现象。

(二)防范及应对要点

1.加强日常管理,对达不到电梯使用条件的电梯应停止使用。

2.加强对电梯的检查,更换不稳定的部件,降低电梯的故障率。

3.检查电梯应急报警装置的有效性,发现应急报警装置故障应立即进行修复。

4.机房温度过高,应增加降温装置。

5.检查电梯曳引机的工作性能,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用。

(三)处置措施

1.发现电梯困人,应按电梯标牌指示的电话号码拨打求救电话,并立即进行科学救援。

2.对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防止再次发生事故。

3.对产生故障的电梯进行维修或更换,待整改后满足电梯使用条件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4.对温度超标的机房,加装降温装置。

5.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曳引机、制动器、电动机、减速箱、电子元器件、润滑油等进行维修或更换。

二、起重机械

(一)可能出现的风险

1.处于室外的起重机械操作室内因温度过高,导致作业人员中暑。

2.液压系统故障。

3.电器元件过热烧毁,起重机电线电缆受到高温辐射,易加速老化,造成绝缘层脱落或电缆开裂,引发触电、电气火灾等事故。

4.高温使润滑油的粘度降低,影响润滑效果,加速起重机主要零部件的磨损。

(二)防范及应对要点

1.应避免最热时段进入露天操作室内作业,有条件时应选择清晨等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起重操作。

2.注意对液压系统油液的冷却,防止处于曝晒之中。更换符合作业环境要求的润滑油和液压油。

3.注意做好电器房的防暑降温工作,有条件的在电器房加装空调,或避开高温作业。

4.电线电缆和电气元件要经常性检查,发现破损开裂及时修复。

(三)处置措施

1.发现人员中暑,应按中暑后处理方式进行救助,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医。

2.修复液压系统故障。

3.修复或更换变形、失效的电器元件、电线电缆、零部件等。

4.查找问题原因,研究对策,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

三、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一)可能出现的风险

1.液压系统故障。

2.发动机过热,车辆自燃。

3.高温导致轮胎磨损加剧,内部气压升高,车辆轮胎爆裂。

4.高温使润滑油的粘度降低,导致润滑变差,加速车辆零部件的磨损。

5.高温导致水箱“开锅”。

(二)防范及应对要点

1.司机室配备灭火器,及时对失效的灭火器进行更新,做好相关防自燃检查。

2.经常性对轮胎的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破损轮胎,减少车胎压力,减速行驶,有条件的单位更换成实心轮胎。

3.清洗水道,清除冷却系统的水垢,疏通散热器的散热片。经常检查风扇传动带的松紧度,调整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并疏通蓄电池盖上的通气孔,视情况加注蒸馏水。

4.确保车辆不缺水、不漏油、不缺电,定期检查润滑油,有条件时使用夏季专用润滑油。

(三)处置措施

1.修复液压系统故障。

2.发生车辆自燃及时扑救。

3.更换或修复爆裂的轮胎。

4.及时更换或添加冷却水。   

5.查找问题原因,研究对策,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

四、锅炉

(一)可能出现的风险

1.锅炉燃料(煤粉、稻壳、柴油等)如未妥善存放,易发生自燃引发火灾。

2.锅炉中的油、气等燃料易发生爆炸。

3.电网因非正常供电或停电导致锅炉运行不正常或发生故障。

4.停炉进入锅炉作业时,作业人员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受到危害。

5.水泵、炉排电机等功率较大用电设备的电源线路易老化,引起漏电或火灾。

6.某些自动保护装置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失灵,丧失保护功能。

7.水泵、风机等设备的轴承润滑冷却系统可能因冷却水温度高、流量不足、冷却系统结垢导致超温。

8.锅炉房内闷热,司炉操作人员容易出现离岗、脱岗或中暑现象。

9.高温跳闸造成停电。

(二)防范及应对要点

1.燃料堆放应符合消防规范,控制燃料堆放数量,并且配备灭火设备。

2.加强通风措施,降低可燃易爆燃料挥发后在有限空间的浓度。

3.加强供电网建设维护,确保备用电源及时供电,或相关备用发电机组处于随时能用状态,且能满足最低功率要求。  

4.尽量避免最热时段进入锅炉内作业,应选择清晨等温度较低时间段进炉作业。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通风和温湿度检测,并有专人监控。设备停产检修期间,人员内部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监测氧浓度等安全指标,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设备正常有效工作。

5.注意检查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差、压力差,冷却系统需定期进行反冲洗。

6.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需要在操作室内加装空调设备,并将锅炉控制柜等设备放入操作室内。人员应按要求配备劳保用具和急救药品,重要场所可配备监视装置。

7.认真做好锅炉停电保护演练工作,防止锅炉出现超压或缺水事故。

(三)处置措施

1.如早期火势较小,尽快灭火。火势较大应报警,疏散人员,迅速撤离。

2.重要场所可配备自动喷淋装置。

3.对内部电网进行检修,确保无异常后及时联网供电。

4.发现人员生命健康出现问题,开展急救并及时送医。

5.当锅炉辅机等失灵时,应按紧急停炉操作停炉。

6.自动保护装置失灵时,应加强人工控制,并及时修复。

7.对发生事故的设备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后,再投入使用。

8.发生超温后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冷却系统温度。同时检查轴承振动、发热情况是否超标,油质是否劣化。

9.发现人员中暑,应按中暑后处理方式进行救助,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医。

10.停炉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五、压力容器(气瓶)

(一)可能出现的风险

1.介质为液化石油气、液氨等液化气体的,可能发生超温超压现象,甚至可能导致爆炸。

2.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泄压装置动作,介质向外排放。

3.因可燃介质外排,遇点火源导致燃烧发生,甚至爆炸。

4.因有毒介质外排,导致发生附近人员中毒。

5.放热反应类容器供电不正常或停电,引起反应速度无法控制。

6.高温天气进罐作业时,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受到危害。

7.移动式压力容器行车在高温路面导致轮胎磨损加剧,内部气压升高,车辆轮胎爆裂。

8.气瓶在烈日下暴晒,引起超压变形、泄漏或者爆炸。

(二)防范及应对要点

1.对液化气体介质的露天储罐应及时检查喷淋降温装置、浓度报警装置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降温措施。

2.严格控制液化气体贮槽的液位。

3.对盛装氢氟酸、液氯等剧毒介质的贮槽区域,可进行全封闭处理。及时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等,确保安全附件正常工作,必要时可安装超温超压报警装置。

4.控制容器内介质液位,尽可能处于低液位工况运行,一旦爆破片等安全附件出现超压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倒罐作业。

5.检查各密封面、点。

6.对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应避免安全阀超压排放,一旦压力上升,采用喷淋、通风等降温手段。

7.放热反应类容器应有可靠的自备电源或冷却装置。

8.避免最热时段进入容器内作业,应选择清晨等温度较低时段进罐作业。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通风和温湿度检测,并有专人监控。在设备停产检修期间,人员内部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监测氧浓度和有害物质含量等,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9.加强移动式压力容器车辆检查,防止爆胎。

10.控制车速,防止车辆侧翻。避免长时间行驶,避免午间时段行车。

11.运输、储存气瓶时,应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应存放在阴凉处,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三)处置措施

1.液化气体介质的储罐发生超温超压,果断采取其他喷淋降温、强制通风等措施。

2.如早期火势较小,尽快灭火;火势较大应报警,疏散人员,迅速撤离。

3.对火场周围设备进行倒罐,将容器内介质转移至安全处。

4.当出现泄漏时,采取紧急堵漏措施。   

5.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的设备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后再投入使用。

7.紧急停车。

8.发现人员生命健康出现问题,开展急救并及时送医。

9.当出现容器泄漏时,采取紧急堵漏措施。

10.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进行交通管制。

六、压力管道

(一)可能出现的风险

1.液化气体介质的管道可能发生超温超压现象,甚至可能导致爆炸,特别是装卸装置中液相管、截止阀、紧急切断阀之间管段。

2.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泄压装置动作,介质向外排放,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

3.压力管道因温度升高产生膨胀,可能导致支吊架异位、热应力增大等安全隐患。

(二)防范及应对要点

1.保温,监控压力,管道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确保在正常可控范围之内。

2.装卸装置中液相管截止阀、紧急切断阀之间管段加设回流管。

3.打开相关阀门,使压力管道内的介质流动。            

4.严格控制操作参数。

5.严格按规范安装压力管道,确保压力管道的柔性,保证足够的膨胀量。

(三)处置措施

1.紧急停车,降压处理。

2.对发生事故的压力管道进行全面检验,满足要求方能投入使用。

3.将可燃、有毒介质引至事故罐等安全地方。

4.当出现泄漏时,采取紧急堵漏措施。

5.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的设备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后再投入使用。

七、大型游乐设施

(一)可能出现的风险

1.橡胶轮变形、开裂。

2.传感器故障引起非正常停机保护。

3.气管膨胀引起故障报警。

4.设备散热不良引起故障报警,电气元件过热失效。

5.液压油粘度下降,密封不良,温升过高(包括气压系统)。

6.乘客中暑。

(二)防范及应对要点

1.加强日常检查,如有开裂磨损及时更换。

2.易由高温引发故障的传感器,对其做相应替换或避免高温运行,设备运行前做好传感器检测工作。  

3.每日点检加强检查气管、油管情况,监护运行。

4.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除尘工作。

5.检查冷却系统,定期检测油压和排油泄压。

6.封闭舱室内空调降温,提供防暑药品,设置遮阳棚,在候车室安装空调。

(三)处置措施

1.停机更换橡胶轮。

2.停机检查、更换传感器,并试运行达到稳定。

3.停机更换气管。

4.排查电气线路。

5.加装散热系统或冷却系统,确保系统工作正常。

6.将中暑人员进行降温和送医院处理。

特别提醒户外作业人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休息,克服浮躁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注意防暑降温,配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夏季消暑用品,避免高温日照暴晒、疲劳作业和中暑。


高温天气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一、食品生产环节

(一)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定企业原辅料验收标准,加强原辅料进货查验,规范收集供货商资质及检验报告。

(二)原辅料及产品贮存管理。加强常温库房温度、湿度、通风管理,必要时设置温度、湿度监测设施,保持阴凉、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受潮。加强冷冻库、冷藏库、速冻库等有特殊温度要求库房的温度监测,避免高温下温度控制设备异常影响原辅料及产品品质。

(三)生产环境管理。加强厂区及车间生产环境管理,提高生产设备设施清洗消毒频次,及时清理废弃物、地面积水,做好排水设备维护保养,落实加工环境消毒措施,避免高温环境下微生物孳生污染加工环境。

(四)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车间温度控制及监测,尤其是解冻间、腌制间等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车间;加强开封后未使用完的原辅料贮存管理,避免受污染;加强生产投料管理,严格按照产品配方投料;加强包材灭菌,避免带入微生物污染;加强异物控制管理,避免异物带入影响产品品质。

(五)产品运输管理。建立产品运输管理交付制度,明确产品运输要求。加强产品运输企业及车辆检查,确保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器具和设备安全、无害;加强冷链食品运输企业及车辆检查,确保运输条件满足产品需求。

(六)出厂检验。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产品执行标准开展出厂检验,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二、食品经营环节

餐饮食品安全:

(一)食材管理。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禁止采购来源不明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材,禁止使用过期食品、“三无”食品。要按照食材存储温度要求规范存储,做到生熟分开,以免造成交叉污染,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存放,以防食品腐败变质。

(二)加工制作。规范食物尤其是凉菜加工制作,确保生熟分开、工用具区分使用,避免细菌交叉污染。加强烹饪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控制,确保食品烧熟煮透。餐食从加工完成到食用,常温下一般不宜超过2小时。现榨饮料和水果拼盘当餐不能用完的,应妥善处理,不得重复利用。

(三)清洗消毒。配足配齐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设备、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使用符合要求的餐饮具洗涤剂和消毒剂,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清洗。使用集中消毒餐饮用具的,应索取餐具集中消毒单位的营业执照和每批次消毒合格证明,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

(四)卫生清洁。夏季是病媒生物活动的最佳季节,食品处理区、设施设备应保持清洁。成品和半成品食品要及时放入密闭容器妥善保存,储存时应加盖或薄膜冷藏,切实做好防蝇、防虫、防鼠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餐厨垃圾要做到日常日清,专间等清洁区应配备脚踏式垃圾桶。

(五)注意举办集体聚餐安全。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应主动提前备案。宴席加工场所要保持卫生清洁,无环境污染源,严禁采购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配备冷藏冷冻等设施设备,散装白酒不与工业酒精、醇基液体燃料等易误食物质在同一场所贮存。农村集体聚餐加工环境简陋,夏季谨慎提供凉卤菜。

销售环节食品安全:

(一)加强贮存环境监测:实时贮藏环境温度监测,保持阴凉、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尤其是冷冻食品等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严格按照食品贮存条件控制温度,做好温湿度记录。特殊食品设置专柜、专区存放。

(二)运输环节管理:确保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器具和设备安全、无害。有温度要求的,要确保运输车辆具有冷链保温条件,控制温度,防止污水污染。及时进行消杀工作,保障运输过程中产品不变质。

(三)散装食品销售管理:严格落实标签标识,直接入口食品落实三防设施,尤其是凉卤菜要注意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变质。

(四)进货渠道查验:进货时规范收集供货商资质及检验报告,仔细检验食品包装是否完整,标签标识是否清晰。

消费者提示:

(一)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受潮、变形等迹象。

(二)确认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在正常可食用期限内。

(三)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确保冰箱制冷效果正常,温度在合适范围内。

(四)仔细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特殊感官是否异常。密切关注食品的外观、气味和口感。一旦发现异味、变色或异常质地,应立即停止食用。


高温天气药品安全风险提示

 

高温季节易使药品中的挥发性成挥发、活菌制剂的活菌活性被破坏,也容易导致药品融化、变形,致使药品变质失效,用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药品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以下是针对药品在高温条件下的具体安全提示,包括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和消费者的注意事项:

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提示:

一、加强药品储存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贮存药品,注意控制营业场所和仓库温湿度。对于需要阴凉、冷藏保存的药品,配备遮光帘、阴凉柜、冷藏柜等设施设备,并确保使用、运行正常。定期对温湿度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做好温湿度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二、加强药品养护管理: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确保药品的质量不受影响。对于中药饮片等易受潮的药品,应定期清斗,防止饮片生虫、发霉、变质。不能放置于斗柜的饮片应合理储存并按说明标示要求存放在阴凉处,定期养护并做好养护记录。

三、加强药品配送管理:重点查看药店购进验收冷冻冷藏药品时是否做到即到即验,检查冷链的完整性和在途温度的合规性,并做好到货温度确认记录,留存在途温度记录,保证冷藏设备有效运行,保证运输过程中药品的储存环境。

四、规范药品销售管理:销售人员在销售药品时,应向顾客详细说明药品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对于需要特殊储存条件的药品。

消费者提示:

一、关注药品储存条件:药品应按照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温湿度等储存条件进行储存。常见的储存条件包括“常温储存”(一般为10℃-30℃)、“阴凉储存”(20℃以下)和“冷藏”(2℃-10℃)。湿度要求一般在35%-75%。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相关药品时,应关注药品的储存条件,确保药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

二、检查药品包装和储存设施:在购买药品时,消费者应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以及药店或医疗机构的储存设施是否正常运作。特别是对于需要冷藏或阴凉保存的药品,应确保冰箱、冷藏柜等设备运行正常,温度显示准确。如果发现药店的储存条件与药品包装上的贮存要求不相符,应避免购买和使用,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三、正确储存家庭药品:对于家庭自用的药品,特别是已打开包装使用而又没用完的药品,应按照要求妥善储存。夏天的高温、高湿环境可能会加速药品的变质,建议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储存,以避免药品“提前”失效。


高温天气工业产品安全提示

 

一、高温风险点

1. 燃气爆炸风险:高温会导致天然气管线和设备的热胀冷缩加剧,可能引起泄漏,从而增加爆炸的风险。

2. 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风险:高温环境可能导致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进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3.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高温使可燃易燃的危险化学品受热膨胀,可能会导致管道、容器等部位承受额外压力,增加泄漏和事故的可能性。高温可能导致密封不良的化学品容器发生泄漏,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4. 火灾风险:高温条件下,火灾发生的概率增大,尤其是在存在易燃材料的工作环境中。

5. 消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消防产品质量不合格,消防产品不消防,造成社会舆情。

二、采取措施建议

1.加强设备检查与维护:定期检查管线、设备的密封性和稳定性,确保没有泄漏隐患。

2.实施温度监测:对于关键设备和区域安装温度监测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温度变化;优化存储条件: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确保其存储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并远离火源。

3.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高温天气下的特殊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操作规范。

4.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紧急情况下的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5.加强消防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抽查、现场监督检查、执法检查、宣传引导等方式,督促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提升消防产品质量。


编辑:崔鹏泓 校对:李晓龙 审核:涂伟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 版权所COPYRIGHT 2011 WWW.XFZLW.COM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0014373号 川公网安备 站长统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22 技术支持:创企科技